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是承载民族希望、放飞人生理想的高台。在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路上,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者、教育改革的指导者和教育理论的实践者。是传道师者,也是启航舵手,是那个高瞻远瞩,把学校带向未来的人。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物联网工程师,程序设计师,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湖南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会副会长……2022年1月14日,益阳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名单公布,李梦醒名列其中,当领导、同事、朋友纷纷向他道贺“又多了一道头衔”之时,身为益阳师专党委副书记、校长的他,思考的却是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带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著名教育家冯友兰曾说:“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所愿意做者,一部分是他应该做者。”相对于别人称呼他为“校长”,李梦醒更乐意大家称呼他“教授”。他专注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不断深钻和耕耘,先后主持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省级项目5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1项;有6个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6个实用新型专利、10个软件著作权和1个外观专利已授权;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教改论文近4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1篇、EI收录8篇、CSCD核心收录4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成为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领域当之无愧的专家。他的个人追求,是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益阳培养信息类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在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强研究与开发能力的科研团队,建设益阳市人民政府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智库,当好政府的参谋和智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是在益阳师专迎接高校设置评估前夕,李梦醒不记得这是坚守了多少个通宵后的自我开解。苦心付出终于收获了成果,2021年11月,在百年师范基础上,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获批为专科层次高等学校,开启了全新的征程。
岁月没有起点,人生必有初心。李梦醒怀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初心,在关键时刻接受任命,出任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以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意志力,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思考力及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行动力,开疆辟土,开拓新局。他风尘仆仆往返于上级单位、部门,只为成功争取“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一校名;他废寝忘食坚守于建设项目推进,只为学校能如期开学;他苦口婆心指导准备材料,只为学校顺利通过高校设置“十三五”评估。不到一年的时间,益阳师专新校区顺利开学,并完成了从中职到大专的办学层次的飞跃,创造了高校建设“益阳速度”。他是披荆斩棘的开创者,奋发进取的领头人。


建校之初,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办学成果不足、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存在,有着20多年高校管理经验的李梦醒深刻意识到破解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他知重负重,努力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致力推动学校更快、更高质量发展。为充实师资力量,他推行师资队伍“团队培优计划”,坚持“内培外引”,积极争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常态机制,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设立教育专项支持资金,推行学历、职称提升计划等提升青年教师核心竞争力;实施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双归队”,分类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梯队培养人才库,健全人才培育体系。
为丰富办学成果,他推行专业建设“分类发展计划”,对接“一老一小”社会需求,稳步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为主体,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群为支撑,其它专业建设为拓展的可持续发展特色专业体系。他完善科研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催生机制、科研人才成长体制,拓宽科研领域,挖掘科研深度。
为完善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他推行内部治理“高效能改革”计划,组织制定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绩效改革,建立担当作为督查激励机制;推动机构改革,强化校院系三级管理,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亲自带队外出学习,组织召开各级调研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作为领航学校的“舵手”,李梦醒既要当领航者,又要当行动者。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李梦醒伏案奋笔疾书,“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优质、社会服务高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标准、现代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让学校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益阳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是李梦醒的梦想,也是学校的梦想。
历史可鉴,未来可期。如今,走进学校,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各项工作捷报频传,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不失古朴、昂扬向上的蓬勃生机。李梦醒,这位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敢于亮剑的校长,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诚和无限热爱,用心血谱写人生最华美的篇章!